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,面向于手机app应用、手赚app应用、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,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,APP图标排版、分类展示、大幅轮播图、热门/最新APP模块,二维码扫描下载,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,兼容IE9+、Firefox、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,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。
主题特点:
[26] 观水要观其壮美的波澜,因为这是有源之水,不盈科则不进,如同日月,其光明无所不照。
这就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、浑然与物同体的精神境界。三者是什么关系,他只是论证了心理与形而上的关系,并没有明确提出生理的与其他二者的关系,但是,从他对告子的批判可以看出,他是主张三者统一的,他是身心、形神统一论者,而不是形神二元论者。
战国时期出现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的说法[6],大意是,人的个体的心有危险的一面,但道德之心却很微妙。[7] 见《人谱》及《原旨·原心》。本体意识的确立,说明理学家已经建立了同孟子不同的精神分析哲学。理学家则以四端之情为基础,将两者加以综合,其情感意识已包括道德情感和情绪情感的全部内容,相应地,其本体意识,即寂然之体、未发之中,则被归结为真、善、美合一的整体意识,即诚、仁、乐的统一。这里,最基本的前提是天人合一、心理合一,满足这一前提的是心体用说。
这一点在王阳明后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。其次,孟子只讲道德情感即四端,此后,《中庸》《乐记》又提出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七情,包括一般的情绪情感,使情感意识的内容得到充实。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贡,是有名的巨商,与陶朱公(商人之祖)齐名。
我国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,人有四种境界。中国人做事喜欢讲情理,古人称之为天理人情、人情天理,情和理是统一的。契约和德性应当是统一的,权利和义务应当是统一的。决不能把当前的腐败统统归罪于儒家文化,当前的腐败现象正是儒家文化被扭曲的结果。
最后,实现天地万物一体境界,即人与人、社会、自然界的整体的生命和谐,有一种普遍的宇宙关怀,这就是人生的终极关怀,也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与快乐。这同西方的纯粹形式的、逻辑推理的、数学运算的那种理性确实是不同的。
《周易》提出崇德、利用、厚生和盛德大业、崇德广业的主张,对今天的企业家很有启示。中华文化传统与企业家的人格形象 现代企业需要一种文化理念,现代企业家需要一种人生追求。从现实层面看,这话不无道理。现代企业建立了契约关系,这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则,必须遵守。
中国的哲人说:上是天,下是地,人在中间,要堂堂正正做个人。[1] 余谋昌:《自然价值论》,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。人越受到尊重,就越有自觉性、创造性,在市场行为和国际竞争中,尊重和诚信就更加重要。那么,儒家文化作为前工业文化,是不是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?与人类的物质利益格格不入?只要深刻领会其精神,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。
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传统,应当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精神资源。在西方,爱被归结为上帝之爱,爱是上帝的属性(上帝是最高实体),仁要按照上帝的启示去做。
境界高的人,站得高,看得远,拿得起,放得下,能获得更多自由,有一种人格魅力,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,能享受到快乐。境界似乎是无形的,但又是有形的,是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。
道德和法律应当是一致的,但人格形象主要是建立在道德(德性)之上的。但同时又要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伦理关系,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。人既不是经济动物,但决不是反对经济发展。西方有天赋人权说,个人权利不可剥夺。比如用重金赎过奴隶(法律规定,他可以到国库领取赎金,但这意味着被解放的奴隶又变成了奴隶,因此他不去领)。孔子说,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,就是指此而言的。
但不是从表层或负面接受它,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,从深层底蕴理解和继承其精神生命,这样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境界,实现人生的理想,得到人生的乐趣。长期以来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。
培养德性,提高精神境界,实现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,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。人们常说,西方人重理性,不讲情面。
这也是一种深层次的生态哲学,运用到现代能使我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也能解决人生的安身立命的问题。人始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,要回到大自然、回报大自然。
说它是权利,是因为德性是我所具有的,由此表明我的价值,任何人不能强迫我做不仁不义之事。有人说,人生价值是没有的,是哲学家们编造出来的。人要满足情感需要,但必须合理,从这方面讲,儒家主张情感与理性的统一。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文主义文化。
人既要发挥个人的内在潜能,实现自我。说它是义务,是因为德性只有实现出来,才有现实性,因此就成为对他人、对一切生命应尽的义务。
自然价值(概念)的提出,是人类文化史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。它是对人生价值的自我体验和认识
气之始,就是人的生命的来源,也是人的生命的内在根据,从这个意义上说,心也是善的。欲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,其基本含义是男女饮食之欲。
心总是活动的,常爱动,不可能有静止不动之时,佛、道所说的入静,也不是绝对静止,儒家所说的静,就更不是坐禅那样的静。因此,理非静有而动无,气亦非静无而动有,明矣[13]。[17] 照李退溪的说法,道心不能只有体而无用,人心不能只有用而无体。[3]《奇明彦问答》,《李退溪全集》,第95页。
他的解释显然是小心谨慎的,而且依据朱子说加以发挥,但毕竟肯定了私字的意义。朱子的道心人心说,肯定人心是物欲之心而人不可无。
这样说来,未发与已发、动与静就是潜在与实现的关系,是潜意识与意识活动的关系,但这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,而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。但这种道德主体,其特点是身心合一、天人合一的整体意识,又不同于同客体完全对立的纯粹自我意识,这是儒家心学(广义的心学,而非通常所说的陆王心学)的根本特点。
[15] 道心、人心即四端七情,都属于现象界,都是情感意识,但由于本体论的来源不同,因而具有不同性质。但这个本善之心,并不是一般所说的道德本能,或一般所谓潜意识、无意识,而是形而上的本体意识,即出于心理而又超越心理的本体存在。
1 留言